各企業在控制醫保費用方面各有優勢

據了解,一家醫療機構一年要辦幾萬到幾十萬份文件,這就決定了醫保監管具有“規模大”、“專業性強”的特點。傳統的醫保監管手段以人工抽查為主,粗放的審核方式存在覆蓋面低、效率低、審核周期長等缺點,導致醫保費用控制效果不佳。為擺脫人手不足,實現醫保報銷數據的全自動審核,各地醫保部門紛紛尋求信息化手段的協助。

雖然購買自願醫保後可獲扣稅,但消費者不應僅僅為了自願醫保扣稅便轉至。投保醫療保險是為了醫療保障,比較產品的保障及保費十分重要。2010年前後,天津、上海等城市率先開始探索醫療服務監控系統建設,隨後幾年,基於規則的醫保智能監控系統逐漸在全國迅速推廣應用。各地醫保部門借助信息技術發現,規則審核改變了以往醫保審核高度依賴人工抽查的局面,審核效率大幅提升。國信健康、威寧科技、平安醫保科技等公司開始陸續進入醫保智能費用管控領域。一位業內人士分析,上述公司的優勢在於實力雄厚、團隊龐大、市場能力強。目前國內各大城市均為這些公司的客戶,屬於醫保控費第一梯隊,其中平安醫保科技尚未上市,但誕生於母公司中國平安,即使公司成立僅3年多,也已進入第一梯隊。第二梯隊以未上市公司為主,以華舒康為代表,包括連連益康、海南盈海、深圳循證醫學等。這些公司主要通過地方特色服務和為商業保險公司提供配套服務搶占市場。

除了上述主打醫保費用管控的企業外,還有一類企業是金保工程的核心平台商,包括東軟集團、久遠銀海、萬達信息等。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由於醫保控費並不是此類核心平台業務的核心業務,因此這些公司的產品在醫保控費方面的競爭力有限,其客戶主要是自身現有的醫保系統客戶。始於2002年的“金保工程”,是指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以集中管理的數據中心為基礎,依托覆蓋全國、連接城鄉的信息網絡。支持人力資源社保業務管理、公共服務、資金監管和宏觀決策等核心應用,安全高效的全國統一人力資源和社保電子政務項目。

有專家表示,從產品上看,目前的醫保智能審核系統基本上都是從合理用藥發展起來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知識庫建立的緣起和過程,大部分都是基於國外已有的知識庫。本地化後,將作為打通醫保控費行業的墊腳石,再在此基礎上深化拓展。知識庫的充實和完善主要依靠專業人員的投入和核心領導的思想。如果公司資金實力雄厚,知識庫的建設內容和完善程度會更好。

相關文章:

醫保個人餘額用完後,醫保還能報銷嗎?

居民醫療保險和職工醫療保險可以互換嗎?

支付等級主要分為兩類

員工的醫療保險可以單獨退休嗎?

醫保費用控制企業的改革與不變